季方史料陈列馆背后的故事

时间:2022-10-05 17:37:49
季方史料陈列馆背后的故事[此文共1290字]

季方同志1890年出生于南通市海门三阳镇,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、前全国政协副主席,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、著名的政治活动家。季方于1987年12月17日逝世,但家乡人民一直深深怀念着他,季方在解放后三次回到家乡,关注民生,情系家乡的情景,人们记忆犹新。**年,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季老,在海门三阳镇设立了“季方史料陈列室”,由于年久失修,房屋破损、陈列品受损严重。2006年,农工党江苏省委、南通市委提出了对季方史料陈列室进行修缮的建议,得到了农工党中央的高度重视。2010年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建党80周年,又适逢季方同志诞辰120周年,修建季方史料陈列馆被农工党江苏省委列为纪念建党80周年“12个一”系列活动之一。2010年4月,由农工党中央、江苏省委、南通市委和海门市政府共同出资,季方史料陈列馆在海门三阳镇永平村正式动工兴建,屹立在素有“小西湖”之称的黑沙泓湖畔,6月底顺利竣工,地理位置佳,文化氛围浓,馆内陈列了110张历史照片、若干实物和季老书信、日记的复印件,其中有一张展板介绍了季方同志对家乡人民的关心,捐赠了沙洪小学,下面就讲讲沙洪小学的故事。

1963年秋,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稍有好转,党中央提出了“调整、巩固、充实、提高”的方针,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。季方作为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,年逾古稀,仍然身体力行。在视察江苏期间,回到家乡悦来一共有七八天。他惦记着故乡黑沙泓两岸的父老乡亲,来到村里,一些老乡亲们对这位“布衣”依旧称呼“大先生”(兄弟四人排为老大),和他热情交谈,从不把他看成高高在上的大官。在乡会议室里,他与在家乡任教的小儿子季完夫妇会面。当他详细询问了各自所在学校的情况后,就给他们真挚教导和鼓励,并要他们在老宅上造几间房子做教室,但不要增加地方麻烦,把自住的瓦屋拆出来造教室。让儿子买些芦头和稻草再造两间草屋自己住,并说他小时候也是住草屋的。这样“可让小学生就近入学,不必走更多的路;在十八匡河上造一条桥,可让河南的孩子来读书。至于学校的经费,可设法解决,譬如在黑沙泓里养鱼,河边上种些树木,管好了每年可有一定收入,不足部分再想办法。”当夜,季方召集了黑沙泓两岸的干部群众20多人,开了个座谈会,讲了办校方案,在黑沙泓养鱼种树及管理办法。讲到鱼分三份,学校和河南、河北的群众各一份。大家都高兴地同意。这些场景,作为亲历者的永平村老同志陈德新历历在目。夜深了,季方还兴致不减,警卫员催他休息,他仍说“再谈一会儿”。回京后,他汇给三阳乡800元以作办学资助,这是他两个月的工资。在乡党委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黑沙泓边终于建成了一所初等小学——沙洪小学。1978年他回海门时应邀为学校题词,鼓励少年儿童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。1987年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那天,他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给沙洪校每位学生寄了一本少儿读物。就在他离世前,还听到他嘴里唠叨着:黑沙泓、……沙洪校……如今,沙洪小学前些年因学校合并等原因完成了历史使命,但校舍等仍然完好保存着,就在现在的季方史料陈列馆旁。

季方解放后三次回到海门,特别是1961年和1963年回故乡期间提出的发展教育,发展副业生产和社队工业等意见,都是很有前瞻性的。在随后几年出现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极左思潮中,当地干部群众抵住了干扰,免受了损失。他关心民众,却从没有为亲友的任何事情请地方领导给予任何方便,他的小儿子一家一直生活在海门,和普通老百姓一样。曾经担任过区委书记和副县长的老领导陈九如说,季方的一言一行,深深地教育了我们基层干部,了解百姓疾苦,关心群众冷暖,身居高位,不谋私利,这一切,都是永远值得学习的。


《季方史料陈列馆背后的故事[此文共1290字]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