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独臂撑起爱的天空——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
有这样一个人,因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,右手蜷缩了,右腿比左腿短了5厘米,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“缺陷”的人,在三尺讲台上已站了整整20年,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,用他那羸弱的臂膀撑起了爱的天空。他,就是双峰县锁石镇双牌小学教师——王小义。
1995年9月,他被分配到锁石镇的边远山区学校——丰稼小学任教。学校离家有6公里,但他每天坚持天亮就起床,第一个赶到学校,最后一个离校。领导考虑到他家离学校太远,肢体残疾,上下班很不方便,想把他调到离家近一点的学校,但都被他婉言谢绝。他说“我走了,别的教师不一定愿意来”,直到2002年8月丰稼小学撤并后,他才被调到离家更近双牌小学。
可想而知,一个右手残疾的人,从事教育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。1995年9月1日,学生第一天入校,不少家长用稀奇的眼光看着他用左手写字,嘀咕着:耶,这个老师写字竟用左手,这怕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?在上第一节课时,竟有好些家长在窗外观看,纷纷议论:这个老师的粉笔字太差劲,要不崽女下期转学算了!
天生不服输他,听了心里非常难受,泪水涮地流了下来。家长们的不信任,学生们还偷偷模仿他用左手写字,王老师的自尊心遭受极大的打击。但坚强的他,暗自下定决心:残疾人不比正常人差,我一定要练出一笔好字。放学后,他留在教室里,在黑板上一笔一画练习;回到家后,只要有空便拿出笔来练字。通过一段时间的苦练,他练出一手工整的字来,家长和学生也不再嘲笑了。
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,留守儿童逐渐成为了社会的突出问题,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。2017年,他所任教的五年级,班上有17名学生,其中14名是留守儿童,为此,他费了不少心思。每天早上,他比上班时间提前到半个小时,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后,就到校门口迎接学生。由于没有的父母辅导和监督,学生的家庭作业成了他头疼的问题。每天放学后,他都会把学生留下,一一辅导完家庭作业,才让他们回去。有时,碰到学生弄不明白的地方,他一遍一遍讲解,直至全部弄懂为止。不要小看这课后辅导,每天多增加一小时的工作量,而这一加,就是二十多年。
如今的王老师的父母已相继离世,老婆也因为生计远赴广东打工,自家房屋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,他干脆搬进了学校的宿舍,连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。为了让这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,他把全部的爱给了他们。二十年来,他一直默默地践行着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品格。虽然工资微薄,他却省吃俭用,不时的为贫困学生买文具,为生病的学生付诊疗费,为那些特殊的留守儿童过生日。
“站着是一支红烛,燃烧自己照亮别人;倒下是一支粉笔,粉身碎骨无怨无悔”。
21年他用残缺的身体实现了教书育人的梦想。也迎来了收获:2013年被评为娄底市“最美乡村教师”;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;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“最可爱的乡村教师”;2016年获得娄底市“道德模范”提名奖,2016年当选为双峰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。
面对如此多的赞许和肯定,王老师却说:“我只是做了一位教师应该做的工作,我愿意我将我的青春献给祖国的教育,感谢党和人民给予我这么高的荣誉。”多么朴实的语言,多么崇高的情怀!
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结束时掷地有声、铿锵有力的向青年一代发出了号召:“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强则国家强。青年一代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。”
从教21年来,王老师,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,默默耕耘,扎根边远乡村学校,把自己的青春、汗水、才华和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。王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演绎者新时代青年的自强和自信,用奉献和付出践行者十九大精神。